
復活節長假引爆市民對執笠潮的關注,當時整個「執笠關注組」均將執笠潮歸咎於租金過高,業主寧願空置也不願減價租出。任何將香港執笠潮歸咎於於單一因素,都是對整體經濟環境的不公平,不論是將執笠潮歸咎於租金抑或薪金。

筆者過去引用政府數據指出,現時結業潮的出現,很大程度是整體飲食業因封關所引發的「內循環」,短時間內促使大量新晉餐廳開業,最終供過於求。張宇人提議取消最低工資,因最低工資增加企業成本,並推高商品和服務的價錢。因此取消最低工資便有空間降低企業成本,藉此提高香港飲食業的競爭力。
然而,這種說法與坊間簡單直接地歸咎地價太高、租金太貴、業主加租同出一轍,對討論如何提高該行業的競爭力沒有太大幫助。現時香港最低工資仍然是40元,若然取消最低工資,基層時薪還能降到多少?假設降低至35元,對飲食業的幫助有幾大呢?

假設一間餐廳有約50個座位,要滿足繁忙時間需要聘請約8至10人。每人每日工作8小時,一日亦只能為企業節省400元。400元平均再攤分去餐廳每日光顧的人次,假設該餐廳生意一般,午餐及晚餐各做一輪,100個光顧人次平均每人僅節省4元。但香港飲食業即使是普通的茶餐廳或冰室,套餐連飲品亦有不少已超過50元,降低最低工薪12.5%至35元,可能為顧客節省的錢卻不足10%。

還未計算因薪金減少後,基層減少外出而產生的經濟效應,以至因收入減少令生活跌入社會福利網而引起的額外政府支出。更甚者,若要調控香港消費價格以增加本港競爭力,除了要取消最低工資,地價、原材料、利潤率會否過高等等都應是政府的考慮範疇,基本上是要張內地與香港的營商條件拉至極之接近,屆時香港整體經濟環境又會出現什麼變化,這些都是筆者不敢想像的。
筆者是理解張宇人作為飲食界立法會議員,此翻提議背後的邏輯,現時飲食業叫苦連天,飲食業主要開支為食材、租金及人工,食材及租金牽一髮動全身,唯有在工資上入手提出建議。事實上,飲食業薪金下調是一個可以預期的趨勢,一如筆者所講,餐廳數量因封關內循環而出現大爆發,食環署批出大細牌的數量自2019年底起有至2023年底有14.6%的增長。
餐廳數量大幅增長,但飲食業專材例如廚師、侍應數目不會一下子大增,人才數量不變但需求增加,封關期間飲食業工資的確會水漲船高。但整個飲食業泡沫在通關後「見真章」,必然會經過一輪汰弱留強,屆時餐廳對人才需求下降,工資自然會降低。
文:劉 信
媒體工作者,學研社成員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